圣诞之际,我们来聊聊礼物的事情。如今,很多比赛的主办方会在奖牌或者纪念品上,充分结合当地文化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让当地文化得到更有利的传播,也给选手们留下更美好的赛事回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年那些独具特色的获奖纪念品。
环泉州湾第二赛段在白鹤拳的故乡,原生态的画廊,美丽乡村永春进行,选手的纪念品也是体现永春白鹤拳的方七娘白鹤拳功夫吉祥娃
永春白鹤拳是古老的中国拳术之一,属于南拳,由清代奇女子方七娘创立。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取象于名,冠称以雅。白鹤拳练武健身功效大,攻防技击价值高;内涵朴实而丰富,拳理辩证又精妙。现在被广泛熟知的咏春拳也和永春白鹤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林俊起义成为永春白鹤拳在广东一带的一次重大传播,与先前郑三娘的“永春讲武堂”和周志超的“军营传播”相互结合,将永春白鹤拳传承成为广东咏春拳。
环泉州湾第三赛段来到闽南滨海渔乡的泉港,选手的纪念品是一艘“闽南古船”
梵净山傩堂戏面具
傩堂戏”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祖活动,又受到中原文化及巴、楚文化的影响,有着比较明显的巴人“俱事鬼神”和楚人笃信巫术的文化痕迹。它融巫术、原始宗教和戏剧为一体,成为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据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充实、扩展和完善,形成了以傩仪、傩戏、傩舞、傩技为主要形式的傩文化,至今仍然活跃在黔东北的村村寨寨。傩堂戏有半堂和全堂戏之分,半堂戏用12个面具,全堂戏用24个面具,各个傩堂戏班演出的剧目不完全相同,因此面具的角色也颇有出入。
环攀枝花的五路财神
德宏体育节户撒站的纪念品是户撒刀
户撒刀也叫阿昌刀,它是因产于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乡而得名。户撒刀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一定盛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户撒刀品种繁多而且极富民族特色,有景颇族、傈粟族喜爱的背刀,有傣族、阿昌族喜爱的尖刀和砍刀,还有专为藏族打制的腰刀和长刀,以及其他民族用的菜刀和镰刀等。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西北部的户撒乡,主要集中在潘乐、户早、隆光、相姐、明社、曼炳6个村。户撒刀极富民族特色,远销缅甸及怒江以西地区,户撒刀工艺独特,质地精良,锋利耐用,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在省内外久享盛名。
今年环巴松措的纪念品是当地独有的松果
完赛奖牌,挂绳是用颜色鲜艳的毛球,据说是从尼泊尔进口
编辑:滨